如果想體驗京都之寧靜美,龍安寺真是極度值得推薦的地方,建議與金閣寺和仁和寺等持院等一起參觀,乘巴士就可以到達(乘巴士回三條四條都很方便)
因為相較其他景點,龍安寺名氣較低,反而令遊人少一點,參觀時會比較舒服。林陰庭園,青苔石景,池塘景色,寺院建築,四周平衡得剛好。著名的石庭院枯山水可以體驗日本對美最核心的傳統文化,致身龍安寺中,一切都很慢很寧靜,可以思考人生,感受生活,像人生中一個避風港
有枯山水的庭院只有一個,與我期望有不同,不過就是因為只有一個,你的想像空間就可以很大,完全融入周圍環境中
我非常推薦這個景點,尤其是日常工作很大壓力的人,這裡會是你找回生活節奏的地方
5/27到訪。天氣陰偶爾有太陽。綠色的樹木覆蓋了龍安寺,這個季節到此參訪,是很舒適的。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建築物。推薦~
總結:好山好水好無聊。
如果像我一樣專為枯山水去到那裡可能會很失望,就只有那片庭園而已,坐在那裡的人大部分都在滑手機,而且枯山水的水波紋也不像有設計,大部分都是橫條而已。
能進去參觀的寺院建築就一間,而且能看的房間裝飾和畫都一模一樣,裡面竟然還有販售紀念品的在那一間裡面,就在一走進的正門,有點傻眼。
那間裡面只看到兩尊看起來是菩薩的小神像,但是弄的超暗,看起來很陰森,都不知道有沒有人在拜。
花三分鐘看完就能在外面晃一圈,看看風景,拍拍風景照,入口處有禮品店。
最大的優點是四周其實還蠻多寺院的,可以把附近都逛一圈。
龍安寺,全稱大雲山龍安寺,始建於寶德二年(1450)。早在永觀元年(984),該地便是圓隆天皇所創立的圓隆寺的一部分,圓隆寺衰退後,德大寺實能在該地建設山莊。該山莊最終於寶德二年(1450)被西川勝元繼承,並被改為寺廟,而這便是龍安寺。不同於今日,起初龍安寺的佔地面積十分廣闊,今天的龍安寺站附近原先都在寺廟境內。
不久後應仁之亂爆發(1467~1477),京都城中頓時一片火海。由於西川勝元本人便是東軍總大帥,戰爭的主導者之一,所以龍安寺遭到了西軍的圍攻,最終被放火焚毀。一直到將近二十年後的長享二年(1488),勝元之子政元才著手開始重建寺廟,在那之後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前後都有出資贊助寺廟的重建。
根據江戶時期繪製的『都名所圖會』可知,當時的龍安寺跟今日不太一樣,是以鏡容池中的鴛鴦而聞名,並不是方丈中的枯山水。寬政九年(1797),佛寺大火,方丈、食堂、開山堂等重要建築全部被焚毀,於是便將附屬寺廟西源寺的方丈改建過來,而這便是今天來到龍安寺所看到,也是主要遊玩的地方了。明治維新之後,龍安寺因排佛運動而開始衰退,無奈只能將寺中珍藏的九十幅襖繪賣給其他佛寺。昭和五十年(1975)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日時蒞臨龍安寺,對其庭院讚不絕口,龍安寺也是因而名聲大噪,終於重新振作起來,並在平成六年(1994)成功被世界遺產所登錄。
龍安寺門票六百円,八點便開始營業,所以早上前往的話可以避開人潮。由於遊客大多都集中在方丈庭院,而方丈又沒有特別大的空間,有時比較難找到較好的拍攝角度。如今方丈內的襖繪也十分精美,且可以自由拍照。比較推薦秋季前往,枯山水四季都大同小異,但鏡容池附近卻能夠映襯紅葉的美麗。遊覽全程大概二三十分鐘左右。如果時間寬裕的話,西南方的仁和寺也是比較好的去處。
在京都唯一排到隊的行程,一堆遊客,門口公車站會有非常多人等公車坐去金閣寺
是我認為最不值得的地點
觀看枯山水庭園之體驗極差
因為人實在太多
非常擔心接下來行程都是如此地獄
還好並沒有
池塘很大,但沒有什麼美麗的景點
有歇腳庭但前方完全被植栽擋住
僅最靠近入口處會有一些景可看
在這遇到京都寺廟行中
唯一拖著行李箱逛的人
是韓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