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江戶幕府設在高山的代官所,20世紀後也曾為政府機關處所,是全日本目前唯一一個建物完整保留的代官所,所以「五臟俱全」,當年的行政空間、長官辦公空間、居住空間、廚房、甚至連糧倉等等建物都完整保留,其中也保留展示了不少當年的物件總的來說光是歷史價值就值得探訪。對我來說頗負盛名的高山陣屋更棒的地方是頗美,尤其是官員居住空間、長官辦公空間、以及大廳,處處透發著典型的古典日式建築之美,更美好的是這些空間為戶外庭園以及其中的松樹圍繞,在冬季晴朗的下午時藍天下的溫暖光線會穿過松樹與庭院透入各個美好的空間形成醉人的光與影(陰翳),身在其中彷彿會讓人忘了時間的流逝。
高山必訪
20250330 「高山陣屋」,關帝詩竹、李白哭日本友人
10:54 抵達飛驒高山,下車前導遊「宮本女士」宣佈於此地停留2小時,13:10再發車前往合掌村。
停留兩小時?那只能挑重點。
所幸吃素,對於導遊剛剛在車上推薦的「飛驒牛肉」與各種美食完全無感。路過麵包店時先買了兩塊麵包作備食,再於「上三之町」買了一塊五平餅充飢,不到十分鐘解決了午餐,省去冗長的排隊與吃美食時間。
信步閑逛於「上三之町」古街道,旁邊水溝裡的水乾淨如潺潺小溪,穿越「上三之町」左前方出現小山陵,開始感受到這位於山中小城的魅力,頗細緻的一座小山城。
越過紅色的中橋,途經「日枝神社」至其中門時,轉身向神社神龕低頭禮敬,再投下五圓日幣,抬頭觀看神龕中央,也是一面八吋晶圓大小的銅鏡作為「御神體」。
原想稍加停留,但時間有限下只能放棄,續往此行的重點,國家史蹟「高山陣屋」。
對於喜好歷史的我而言,「高山陣屋」無疑是此行最大的亮點。
江戶時代的「飛驒高山」是幕府將軍的直屬領地,而「高山陣屋」就是代替幕府管領「飛驒高山」的行所,是日本目前唯一保存最完善的江戶時代陣屋。
屋裡房間劃分為:玄關、接待客廳、辦公室、圖書館理室、飲茶休息室、值班室、偵訊法堂、使者房間、傭人房、廚房、糧倉........。
由屋內的「偵訊法堂」、「糧倉」,大約略知江戶時代的「高山陣屋」不僅被賦予行政管理,還兼之司法與徵稅(納糧)的角色!
其中最讓我好奇的是「廁所」,因為當時的男性廁所已經有靠牆的木製小便斗!
而糧倉是日本現存最古老與最大的糧倉,屋頂是由眾多大石頭壓薄木板的「石置長榑葺」工法所構成。
陣屋裡,橫豎的樑柱間嵌有「真向兔」裝飾,藉此隱藏釘子從而達到美觀效果。第一眼看到「真向兔」這個詞彙,直接聯想到《鬼滅之刃》當中教導「竈門炭治郎」最終能揮刀砍裂大巨石的「真菰」與「錆兔」。
「客廳」裡掛著一幅坊間頗常見的畫───《關帝詩竹》,將一首五言詩二十個字巧妙的以竹葉排列在竹子上下五層當中:
不謝東君意,
丹青獨立名,
莫嫌孤葉淡,
終久不凋零。
前三句,嵌落在上三層竹葉,最後一句則分拆至四、五層!
而陣屋最高管理者「代官」的房間(嵐山之間,御居間)也掛了一幅書法,細看方知是李白的《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奈良時代,作為日本朝廷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於唐玄宗的開元年間渡海來台留學,並以「晁衡」作為留唐的漢名,留學苦讀數年,最後考取唐代進士,於唐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為官,同時與當時文人李白、王維結為好友!
由於去國數十年,忍不住思鄉之情的「阿倍仲麻呂」(即晁衡)啟程回國,同時邀請唐代揚州赫赫有名的佛教戒律大師「鑑真和尚」一起東渡搭船回日本,最後於海上遇到船難!
當李白得知日本好友「晁衡」歸國遇海難時,悲傷地寫下這首《哭晁卿衡》。
心想,高山市政府,為何會選擇《關帝詩竹》與《哭晁卿衡》這兩幅書畫,公開懸掛於外國遊客甚多的「高山陣屋」供人欣賞?
或許如COVID-19初期,2020年2月,日本政府捐贈于中國的肺炎防疫物資,每一個箱子外寫有「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的道理一樣。
日本天武天皇之孫「長屋王」崇信佛法,製作了一千件袈裟,託人渡海來供養唐代的高僧,每件袈裟的衣服邊緣,都繡有這一首偈: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
共結來緣。
幾年後,「鑑真大和尚」緣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句偈語的感招,以55歲之齡決定冒死東渡日本傳法,直到第六次東渡才成功,「鑑真和尚」也於因此瞎了雙眼!
懸掛《關帝詩竹》與《哭晁卿衡》兩幅書畫,對「台灣」與「中國」兩國遊客表示友好之目的不言而喻。
畢竟由日本入境的各國遊客來統計,「中國」與「台灣」分別包辦了二三名!
日本人的民族性比較內斂,有時需要用心,方能感受到對方隱晦的心意!

需拖鞋進入,在冬天腳底會很有感覺XD建議穿厚襪或雙層襪子。裡面東西其實很多,仔細逛完的話需要2~3小時。
非國定假日或寒暑假過來的,人不多風景很美,日式古建築闡述著過往的歷史,來這邊走走吹著風非常放鬆~
冬天參觀建議做好足部保暖,不然走到最後會冷到覺得腳趾頭快要失去知覺…
建築本身保存完整,有很多細節值得慢慢品味。